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

裏千家北投協會野點茶會



這天降雨機率60%,早上還滴著雨,徐老師一大早8:30就獨自把野點傘、御園棚、喫架等等,在大廣間架好。


九點關老師來了,關老師說:她是晴女,50年來他辦的茶會從沒下雨過。


所以我們很識相的把所有用具搬到陶然居前的廣場(這當然是三個苦命的男生+強壯森萍搬的,因為所有女生都忙著換裝)


 



茶會要開始囉,趁機拍張照,要不然待會忙翻了,根本沒時間拍照。



今天的短冊用的是"清流無間斷",剛好搭配個春天的氣息。


 



第一場的亭者由徐老師擔任,Tina擔任半東(半東是半個主人的意思,就是主人亭主的助手)


今天用的茶道具是:主茶碗是赤樂茶碗、替茶碗是三島燒茶碗、清洗用的茶碗是つぼつぼ紋飾茶碗,數茶碗是昭日燒?的円波茶碗、柳蒔繪棗、白竹茶杓、三人形蓋置、真形羽付釜、紫藤紋水指(關老師這次特別從日本帶來)



切柄勺





打茶囉



徐老師今天打茶時手有點抖,不知是因為主客是關老師而太緊張,還是早上搬重物,搬到手軟


早上還有二場,但是在水屋忙來忙去沒空拍照。




下午第一場是上杉姐,喵喵當半東




這群客人好像是徐老師的學妹



下午第二場羊羊出馬


 



客人剛好是第一次體驗課程招帶的客人,上次體驗課程時水不夠熱,這次要雪恥一下,還好泡泡比原先計畫的一公分要高出幾mm


 



(小孩拍的)↑


第三場喵喵出場,羊羊當半東


 



(小孩拍的)↑


今天的干菓子是青楓+流水紋,呼應著春天的景緻


 



(小孩拍的)↑


奉上一服溫熱的抹茶


 



(小孩拍的)↑


淑玉老師轉茶碗的動作非常標準


 



(小孩拍的)↑


今天喵喵的抹茶也是超水準的演出喔,希望淑玉老師會喜歡





(小孩拍的)↑


茶會結束後,Peggy壓軸為同學們點茶


 



(小孩拍的)↑


 



(小孩拍的)↑


半東忘了送上干果子,結果關老師親自上,嚇死大家了




(小孩拍的)↑


最後來張大合照結束今天的茶會(小孩拍的)


今天雖說是茶會,但也是我們的茶道稽古,雖然服務奉獻當義工,但也算是一種學習的精神,所以即使是當天沒法上場的同學,還是要繳學費低,其實本身覺得,像這樣的茶會,即使沒辦法上場表演,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,除了了解茶會的流程,精進自己的茶道技能,最重要的是這種氣氛的體驗,這是一種精神層次的薰陶,絕非只是熟練茶道動作的技巧!


今天要感謝小孩幫我們拍照(倒數過來的11張都是小孩拍的),也感謝你們夫妻來捧場!



  • 留言者: 愛美麗&店長
  • Email: crownfb2006@yahoo.com.tw
  • 網址:
  • 日期: 2010-06-07 11:28:19
很棒的活動喔~~難怪還有人專程搭高鐵北上參加~~ 日本茶道意義深遠~~~~
[版主回覆06/08/2010 13:53:43]

是啊~是啊~


您怎知有人坐高鐵?







  • 留言者: Mike
  • Email: chengchengchieh@yahoo.com
  • 網址:
  • 日期: 2010-06-01 21:00:32

哇,谢谢您的详细解释。。真枉费收了这么多的 唐/宋瓷,很多都不知道真正的用途。。 就好像行炉一类的东西, 大家都看作是油灯,其实油灯/行炉器型差不多;只是行炉内部没有施釉,油灯内部满釉~ 油才不会渗到胎里去浪费掉了。。


前一阵子一个老商家铲子从河南收了一件茶叶抹的唐钵口沿露胎,其他地方全部满釉,全品小巧精致。改天拍好照片给您看看, 是否从茶道的角度可以知道用途?


 


 


[版主回覆06/02/2010 13:53:12]嗯嗯,等您的照片,不過也要他是茶道用具才會知道。





  • 留言者: Mike
  • Email: chengchengchieh@yahoo.com
  • 網址:
  • 日期: 2010-06-01 18:57:43

日本称~ 茶道


中国称~ 茶文化 。


看了您的文章,体会出从茶道精神可以学习好多东西。。


[版主回覆06/01/2010 19:57:04]

其實日本的茶道,本來就是中國的東西,雖說日本稍微修改一下,但我覺得應該不多,後來到了明代飲茶習慣改變+連年戰亂,許多東西就這樣消失了,學了茶道後,發現與多文物似乎不像現在說的那樣使用,這些東西在日本傳統技藝中都能看到它們的是使用方法,例如一些宋代湖田、耀州小洗,很可能不是洗,而是酒器......







  • 留言者: 貓店老闆
  • Email: sunjl1230@yahoo.com.tw
  • 網址:
  • 日期: 2010-05-30 16:24:18

您們需不需自備自己的茶碗?


[版主回覆05/30/2010 17:49:01]北投教室有茶碗,不用自備茶碗,非茶道課上課時會有日本抹茶道體驗,歡迎來參加。





  • 留言者: 老恩
  • Email: my.ho@msa.hinet.net
  • 網址:
  • 日期: 2010-05-30 09:35:10
感覺好像一種比賽哦..大家都好認真..真是特別的活動
[版主回覆05/30/2010 11:43:02]

真的嗎?顯然同學們都漸漸獲得茶道的精隨。


這不是在比賽,千利休曾說:茶道最重要的是沏茶要適口合宜,煮水時的添炭要適當,花飾要如同田野般的花自然,茶室要保持冬暖夏涼,要在預定的時刻前提早準備,非雨天時仍要準備好雨具,要體貼細查同席者的心情。


簡單的說就是要有體貼的待客之道,為客人點一盞好茶,共度美好的時光。所以我想是每一個同學都秉著"一期一會"的心情,用心點茶吧!







  • 留言者: 小孩
  • Email: knight33@ms3.url.com.tw
  • 網址:
  • 日期: 2010-05-30 07:50:55

看到關老師她老人家,活脫像極了我的外婆,氣質、舉止都像,日本教育尤重視禮節。


由此可知,那天她送了一份大禮給在位的每個人...,長者的風範。


 


[版主回覆05/30/2010 11:49:12]

是啊,我想不能說是重視禮節,這應該是一種氣質的轉化,關老師曾說,


他這一輩子從沒有討厭過任何人,沒說過任何人的壞話,如果他覺得有人令她不舒服,他會反省自己有沒有做不對的地方。


↑這可能我一輩子都做不到!看看茶道學學能不能趨近這個境界:一輩子很少討厭過人,很少說人壞話,如果覺得有人令我不舒服,經常會反省自己有沒有做不對的地方。


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

晃蓋螺


這一層層的是珊瑚?是嘉年華會的澎澎裙?


其實這是一種貝殼,分布於台灣南部熱帶海域的潮間帶至潮下帶,叫做重疊晃蓋螺(Cheilea tectumsinensis),屬於晃蓋螺科(Cheileidae),也有人將他們放在頂蓋螺科(Hipponicidae)中,台灣除了重疊晃蓋螺外還有其他多種,請賞圖


 




↑Cheilea tectumsinensis (Lamarck, 1822) 重疊晃蓋螺




↑Cheilea stultorum (Reeve, 1858) 皺紋晃蓋螺



Cheilea cicatricosa (Reeve, 1858) 環紋晃蓋螺



Cheilea hipponiciformis (Reeve, 1858) 斜紋晃蓋螺




 同種的晃蓋螺殼形變化非常大,牠門的外殼會因為棲生的兒有變化,上圖全是斜紋晃蓋螺,我們可以看到牠們多變的外殼。



  • 留言者: Mike
  • Email: chengchengchieh@yahoo.com
  • 網址:
  • 日期: 2010-12-06 17:34:29

对了,北京好友的店里面有几个西汉的出土大贝壳,不知道是什么用途。。


改天拍照给你鉴定下。。


[版主回覆12/07/2010 09:11:23]ok





  • 留言者: 自戀
  • Email: chen048940@hotmail.com
  • 網址:
  • 日期: 2010-11-08 19:18:22
我的貝殼圖鑑還真的沒幾本, 只是這些年都轉收藏另一種較冷門的海洋生物~海膽, 所以我的部落格都是在介紹海膽, 有空歡迎逛逛
[版主回覆11/09/2010 09:26:21]

嗯嗯~~定去逛逛!


我恰恰相反,書比藏品多~~~







  • 留言者: 自戀
  • Email: chen048940@hotmail.com
  • 網址:
  • 日期: 2010-11-07 21:50:33

這種貝殼還真是特別, 雖然本人也有收藏貝殼但這種連圖片都還是第1次看, 可見海底世界真的很神奇


[版主回覆11/08/2010 11:43:25]那麼您的書可得多買點~~~~

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

天目盞點雲門の昔20100521

 


 


北宋蘇軾《水調歌‧桃花茶》


 


已過幾番雨,前夜一聲雷,鎗旗爭戰建溪,春色占先魁。


採取枝頭雀舌,帶露和煙擣碎,結就紫雲堆。


輕動黃金輾,飛起綠塵埃,老龍團,真鳳髓,點將來。


兔毫盞裡,霎時滋味舌頭回。


喚醒青州從事,戰退睡魔百萬,夢不到陽台。


兩腋清風起,我欲上蓬萊。


 



↑北宋 建陽窯 兔毫盞


 


鐮倉時代,茶及點茶法,隨著遣宋使傳到日本,成為現今日本抹茶道的先驅。當時這些隨著遣宋使來宋的高僧在天目山修習佛法,他們帶回的茶盞被誤認為是天目山所產,而被稱之為天目盞。日本所稱的天目盞,其實包含著建陽窯、吉州窯、遇林亭窯、茶洋窯、磁州窯等等的黑釉盞。我們在日本的博物館看到一些國寶啦、重要文化財啦,一些大名物啊,中興名物的,都是這些窯口的產品。


但是在宋代這些眾多窯口中,到底哪個窯口所生產的產品最"高級"?北宋主管貢茶生產的大茶人蔡襄在《茶錄》一書中提到:「茶色白,宜黑盞,建安所造者紺黑,紋如兔毫,其杯微厚,熁之久熱難冷,最為要用。出他處者,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,其青白盞鬪試家自不用」。藝術家皇帝徽宗,在他的《大觀茶錄》有更詳盡的記載:「盞色貴青黑,玉毫條達者為上,取其燠發茶采色也,底必差深而微寬,底深則茶宜立而易于取乳,寬則運筅旋徹不礙擊拂。」,這皇帝寫的應該夠權威吧。他們所指的茶盞為何?什麼樣的茶盞符合這樣的敘述?


就是建陽茶盞。


那麼實際運用上,又如何呢?我們看看日本的茶盞。


 



這是蠻典型的日本抹茶碗,肚子很大,盞壁很薄,這種盞點茶時四指扣在肩部,注入熱水,沒幾秒就燙到扶不住茶盞(可能偶比較怕燙)。


 



再看看建盞的斷面,肩部(紅色箭頭處)非常厚實,越往口緣處盞壁越薄,這樣的造型,整個盞的重心較低,點茶時不易打翻,四指扣在紅色箭頭處亦不會太燙,由於茶盞厚胎內混有沙粒,保溫效果非常好。而較薄而微撇的盞緣,讓飲茶時非常適口符合人體工學,略呈45度筆直挺拔的盞壁,讓濃稠的抹茶易於流動。在加上徽宗說的優點,盞心深易於將茶粉調成乳狀,盞緣寬易於運筅。建陽茶盞與抹茶是最完美的組合。





這種兔毫盞,在日本被稱為禾目天目,我們把建陽兔毫盞倒扣,像不像田裡扎成束的稻草?


(這邊要更正一下"禾目"是指稻或麥結的穗,禾目天目是紙碗底有像禾穗的花紋冒出,是我想像力太豐富了,覺得碗倒過來像成束的稻草)




根據蔡襄《茶錄》記載:「建安鬪試以水痕先者為負,耐久者為勝」,也就是說宋時鬥茶,以泡沫的狀況作為勝負的依據,而事實上抹茶好喝與否,除了水溫、茶水比例,最重要的就是泡泡的多寡與綿密的程度。



盞心黑色的釉面和茶湯形成鮮明的對比,泡泡消散露出水痕很容易被看出來,宋代鬥茶就是看誰的泡泡先消散,先露出水痕就輸啦!





這個建盞很酷,盞壁上的花紋就像一個隱士站在秋天的芒草原上,吹著涼涼的秋風~~~。


這下春夏秋冬的茶盞都有了!四季都不愁沒適當的盞!


 



雖然現在都快夏天了,這盞刷洗乾淨,煮過去了土味之後,還是忍不住拿它來點了盞茶,用的是一保堂的"雲門の昔",這茶應該配得上這盞吧!





45度比直的盞壁結構,適合濃稠抹茶的流動,剛剛好可以把茶湯吸得乾乾淨淨,只留下一點點泡沫的痕跡。這時讓我想起秦觀的《滿庭芳》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窗外爐煙似動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開瓶試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品香泉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輕濤起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香生玉乳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雪濺紫甌圓


然而宋代民間的飲茶,是會加入鹽和蔥一起煮的,這是當時一般民間的習俗,這樣的飲法有點像現在擂茶,但這在文人貴族之間的品飲是不可取得,尤其是一些高級的團茶,是沒人這樣飲用的。蘇軾的《和 蔣 夔 寄 茶》「清詩兩幅寄千裏,紫金百餅費萬錢。吟哦烹噍兩奇絕,只恐偷乞煩封纏。老妻稚子不知愛,一半已入薑鹽煎。」,就是說蘇東坡受了友人高價購得的團茶,自己捨不得品飲,卻給自己的老妻稚子用鹽用薑煮掉了一半,可以想像若是一餅紅印,有一半給榔頭敲碎,丟到到鍋裡煮的感覺(再加點鹽蔥)


這種加鹽加蔥的飲法,早在唐代就有了,但是在茶聖陸羽的茶經六之飲中也有說明「飲有觕茶、散茶、末茶、餅茶者。乃斫、乃熬、乃煬、乃舂,貯于瓶缶之中,以湯沃焉,謂之痷茶。或用蔥、薑、棗、橘皮、茱萸、薄荷之等,煮之百沸,或揚令滑,或煮去沫,斯溝渠間棄水耳,而習俗不已。」陸羽也認為這樣簡直是暴殄天物,這樣煮出來的茶如同水溝水一般,可是一般大眾還是這樣吃茶(我可以感受到陸羽的無奈)。


就如同茶須視其品質與種類而有不同的飲法,茶器也應用在適當的茶品,不同的茶適合用不同的茶器點沏。用建盞點抹茶最棒了,即使是從未點過抹茶的人,使用建盞也能輕易打出泡泡。小孩啊~~~跟我們一起學茶道吧,建盞是用來喝這種黏黏濃稠的抹茶,不是用來喝那種湯湯水水的台灣茶(台灣茶要用湖田或......定窯!?取其燠發茶采色也!),再者關老師年紀已經非常大了,若他哪天沒體力來台灣,跟其他的茶道老師學茶道,一年多出來的學費可以讓你買好幾個建盞了!快來學吧。六月份上課日期是11、12、13日,我們上12日(星期六),快來報名吧(5月28日報名截止,找Echo さん<echochu@folkartsm.org.tw> )。暑假時,喵喵會多上星期五一天,喵喵說可以載Alice去。


PS. 忘了說,我們副總幹事說:10月份北投協會成立三周年茶會想請小孩來拍照,據說有微薄車馬費,不知可否?



  • 留言者: 小孩
  • Email: knight33@ms3.url.com.tw
  • 網址:
  • 日期: 2010-05-30 07:33:21

(建盞是用來喝這種黏黏濃稠的抹茶,不是用來喝那種湯湯水水的台灣茶)厚...兩句話就被你打了槍,人家是愛它的厚度啦(保溫效果)


看這樣子,茶應該是蝸牛點的...


PS:10月茶會應是可以,不過文物館裡頭的氣氛不好拍,我倒是怕辜負了你們的期待...


[版主回覆05/30/2010 11:55:49]

被看出來了,是蝸牛點的沒錯,不過根據蝸牛說法:要留幾顆大泡泡,要不然誰知道那一抹綠是什麼東西!


喵喵說:小孩不學沒關係,把老婆送來就行了!


那接近茶會時會提早通知您。







  • 留言者: Mike
  • Email: chengchengchieh@yahoo.com
  • 網址:
  • 日期: 2010-05-26 17:40:44

哇赛。。。。你们这些人。。。。太有情趣了吧。。


真羡慕。。。下回回台湾真的要登门拜访了。。。学费可不可以用建阳小盏抵啊 ??


[版主回覆05/26/2010 19:49:16]

就是讓這建盞害的,才會去學茶道。







  • 留言者: 打蠟公主
  • Email: hosl660729@yahoo.com.tw
  • 網址:
  • 日期: 2010-05-26 17:36:09
補充一下,曾經用宋徽宗的方式點茶,只是注水次數少些,效果不錯喔。





  • 留言者: 澹川
  • Email: eliot.1224@yahoo.com.tw
  • 網址:
  • 日期: 2010-05-26 00:29:36

請教打蠟公主,近日在you tube上看見兩段式點茶法: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xA-mctq_wE&feature=related


不知您是否聽聞這是哪路千家的點法?


或者是老外的創意呢?


感謝解惑。


[版主回覆05/26/2010 17:33:12]

我想是他自創的,若是某日本流派,應不會這麼粗糙,茶道不會這麼沒氣氛的


不過他這麼點不是沒道理的,宋代點茶就是先調膏,然後再分六次注水擊拂,總共分七次注水,我不知道裏千家奧儀以上的點前是不是這樣做,學到這邊不知何年何月...







  • 留言者: 澹川
  • Email: eliot.1224@yahoo.com.tw
  • 網址:
  • 日期: 2010-05-24 10:56:02
感謝專業的實作及解說,受教了
[版主回覆05/24/2010 16:40:22]不敢當,瓷是意象老師教的,茶是關老師教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