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德寺 高桐院主 別山和尚作
茶杓是茶道中相當重要的工具,許多道具因點前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增減,但不論是哪一種點前都得用到茶杓。可是茶杓卻是茶道具中最不吸引世俗眼光的道具,就算是名貴的象牙或玳瑁材質茶杓,也因為它小巧的外型及質樸的外表而隱沒於五花八門的茶道具中。
狹義的說日本茶道源起於宋代的點茶文化,茶杓相當於宋代點茶文化中的茶匙。茶匙最初的功能,除了舀茶末外,還有擊拂茶湯的功能,蔡襄《茶錄》中記載:「茶匙要重,擊拂有力。黃金為上,人間以銀鐵為之。竹者輕,建茶不取。」宋代皇室的黃金茶匙還未曾見過,但銀鐵茶匙倒出土不少,此類茶匙勺大桿細,末端多成燕尾狀(圖一),一匙大約能舀一錢七的茶末,恰好是宋代點茶茶量,擊拂時的受力面積也恰到好處。後來擊拂茶湯的工作漸漸由茶筅取代,茶匙就變成專門舀取茶末的工具。
圖一 燕尾銀質茶匙
最早傳到日本的茶杓以象牙材質為主,其原本功能可能是藥杓,與前述的茶匙不能說是同源。日本茶文化到了村田珠光時漸漸加入「侘寂」的元素,珠光大師首先採用竹材製作茶杓,武野紹鷗做了第一支有節的竹茶杓,茶杓在千利休以前是只用一次的消耗品,在千利休將他一生中最後一柄茶杓留給古田織部後,茶杓才逐漸變成多次使用並且傳世的茶道具,放在如身分證一般的共筒中保存。原本為蔡襄所不取的竹杓,反而成為日本茶道文化的特色。
點前結束後茶道具的拜見,每次都可以翻轉把玩的,大概只有茶杓一樣,有人可能會問:茶杓有什麼好看的?
圖二 茶杓各部位名稱
一般茶杓由露、櫂先、茶溜まり、樋、節、節下、切止等幾個部位組成(圖二)。根據竹材選用的部位可分為本樋及逆樋;依節的所在位置,可分為中節、上り節、下り節、節止、無節;腰部有蟻腰、直腰;切止有七八種;櫂先的形狀有五六種;彎曲形式有丸撓、一重撓、二重撓等等,將之排列組合單單茶杓的形制就不下百種。另外竹子的病斑所形成的千變萬化紋路,竹皮上的痕跡,再配合上茶杓的銘與當天點茶的氣氛,都是極盡風雅之事。一般人能輕鬆自製的茶道具僅竹質茶杓,自從今年年初開始削製茶杓,在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中,漸漸了解拜見茶杓,除了前述整體的形狀及竹皮的景色外,還能看些什麼。
茶杓的功能在於舀取茶末,前述的數百種形制大多是裝飾功能與舀取茶末無直接關連,其中彎曲的形狀及彎曲的弧度與茶末的舀取有關,也要與薄茶器及濃茶器內部的形狀要相配合,當然與個人的使用習慣也有關係;另外櫂先的寬窄及長度與茶粉的舀取量有關,茶杓的長度若還能配合使用者的身高就再好不過。以上總總如果能相互配合,那麼點前時就能優雅的舀取茶末。
無奈知易行難,彎曲竹片時不是想彎如何就如何!茶杓的寬度不過一公分,最窄的地方比半公分多一點,而竹片的纖維是相互平行的,削刀只要稍微偏斜,竹片便會順著纖維的紋路向下裂開。同時上述這些結構要如何配合?如果沒有一定程度的茶道修為,只怕難以無中生有。當我們在拜見一位茶道宗師的作品時,不但能看出他精湛的竹工技藝,還能體會到他的茶道修為!此外,還能看出茶杓作者的個性,有些茶杓做的薄、有的厚些;有些茶杓成型後經過粗細不等的砂紙多次琢磨,最後用粗布皮革拋光;有些率性成型後,直接用最細的砂紙磨去刺手的竹纖,留下斧鑿痕跡。茶席上不用多話,從許多細微處就能感受主人的體貼與細心,茶杓也是其中之一。
削一根茶杓容易,不就是按圖索驥削一根舀茶末的茶杓;削一根茶杓難,要創作一支屬於個人風格的茶杓,不知要用掉多少根市售的廉價茶杓!
自作茶勺
- 留言者: Mike
- Email: chengchengchieh@yahoo.com
- 網址:
- 日期: 2011-11-15 17:46:12
还是公主王子会玩!每一项收藏都是茶道使用器,收藏把玩使用真是太幸福了!
我喜欢茶道,喜欢看人把玩使用老窑茶具,但是很怕那繁复的茶道细节...
[版主回覆11/16/2011 00:21:28]茶道一點都不複雜,就那四字箴言和靜清寂~~~~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